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某三甲医院101例极早产儿临床资料分析

Clinical Data Analysis of 101 Cases of Very Preterm Infants

| 导出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中文论文体系: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机构: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出处:
ISSN:

关键词: 极早产儿 临床资料 体格发育 随访

摘要:
目的 研究极早产儿的出生情况、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转归情况及随访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极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不同胎龄组之间的出生情况、围产期情况、治疗及转归情况;并收集出院患儿中于校正胎龄40周、校正1月龄、校正3月龄进行随访的患儿的体格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1例极早产儿,胎龄22+5~31+6周,平均胎龄29+6周,出生体重440~2 100 g,平均出生体重1 348.21 g。将所有纳入病例按胎龄分组,<28周人数最少,占10.89%,30~30+6周及31~31+6周人数最多,各占27.72%。胎龄越大者出生体重越大、剖宫产率越高、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越高。各胎龄组间围产期相关因素比较,仅在是否存在胎膜早破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措施方面比较,有创通气时间及肠外营养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合并症方面比较,中重度BPD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各组间住院时间、好转率及放弃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在75例出院参与体格发育随访的婴儿中,各年龄期婴儿的平均头围、平均身长及平均体重均超过P10百分位,男女婴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胎龄越小者,需有创通气及肠外营养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中重度BPD等早产相关合并症,存活率也更易受到影响。

基金:

基金编号: 名医专项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87216 今日访问量:1 总访问量:717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