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034
[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34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大隐静脉
射频消融术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腔内热诱导血栓形成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GSV)射频消融术(RFA)后静脉腔内热诱导血栓形成(EHIT)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1—10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3例GSV曲张患者(863条患肢)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RFA治疗。根据RFA术后48 h内EHIT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EHIT组(n=95,150条患肢)和非EHIT组(n=508,713条患肢)。结果 RFA术后EHIT的发生率为15.75%,其中,Ⅰa级67例,Ⅰb级22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EHITⅣ级、深静脉血栓(DVT)或肺栓塞(PE)发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术前Caprini评分等级、左主干起始静脉直径、右主干起始静脉直径和合并小隐静脉(SSV)曲张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SSV曲张、术前Caprini评分等级为中危、术前Caprini评分等级为高危和左主干起始静脉直径≥9.5 mm均是GSV曲张患者RFA术后发生EHI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合并SSV曲张、术前Caprini评分等级为中危、术前Caprini评分等级为高危和左主干起始静脉直径≥9.5 mm均可能成为GSV曲张患者RFA术后发生EHIT的预测因素。
基金: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中心开放项目(2021LCZXXF-XG01)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云南昆明 650034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李堂玺,陈永智,张丽丽,等.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后静脉腔内热诱导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5,11(08):1009-101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