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mfERG in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CSCD-C ◇ 中华系列

机构: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云南省眼底病研究中心,昆明,650032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开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 诊断

摘要: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技术用于诊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准确性及实效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并确诊的POAG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86眼)作为青光眼组,其中早、中、晚期组分别为20例(27眼)、20例(29眼)、20例(30眼).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120眼)作为对照组.各组研究对象分别通过mfERG进行技术诊断,观察比较mfERG二阶反应各环与各象限的P1波反应密度值及潜伏期.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早期青光眼组1~5环的P1波反应密度值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颞下、颞上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青光眼组2~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反应密度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中、晚期青光眼组1~5环及4个象限P1波的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期青光眼组中,晚期青光眼组较早期青光眼组潜伏期延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fERG 1~5环PI波潜伏期和密度值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光眼视网膜的损害程度,对诊断早期POAG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眼科云南省眼底病研究中心,昆明,650032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82490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681 更新日期:2025-01-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