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德国病毒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 Hausen)博士在1974年发现了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并首次提出了子宫颈癌与HPV感染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他从宫颈癌患者体内克隆出HPV 16和HPV 18,而后来被证实世界上大约有50%的CINIII患者和70%的宫颈癌患者体内都携带有这2种病毒,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已经证实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必要因素[2],目前已有40余种常见HPV亚型可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3].但是HPV感染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发生官颈癌,只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才是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4].其中最常见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有HPV16,18,31,52,58[5],不同型别在宫颈癌中的比例有所不同[6],女性一生感染高危型HPV的概率高达80%,而其中90%以上的HPV可以通过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将其清除,但也有部分女性因无法清除而引发持续性感染,甚至多种类型交叉感染,最终引起宫颈的癌前病变以及宫颈癌[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