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文章类型:
            
                
                    
                
            
        
            
                    
                机构: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昆明,650032
                                内科片
                                心血管内科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D型人格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具有疗效可靠、创伤性小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PCI术是以机械方式改变血管腔内几何形态,从而保持管腔内血流通畅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它并不能逆转或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进程,人格、情绪等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也并未消除。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1]表明,PCI术后再狭窄率比例较高,其它并发症还包括冠状动脉栓塞、血管内膜破裂、复发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等。这些症状的出现除了与术后抗凝、血脂调节、抗心肌缺血药物应用有关外,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方式也是造成术后不良影响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心身医学领域提出了D型人格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另一患病人格或独立的危险因素的说法[1-2]。D型人格突破现有的人格模式更深层面地研究了性格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采用D型人格评定方式,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鉴别出受心理危险因素影响可能引起情绪应激反应和复发心脏急症的高危人群,从而采取有针对性地治疗和心理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1,3]。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D 型人格特点和危害性,以减少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性。1 D型人格概述<br>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具有疗效可靠、创伤性小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但PCI术是以机械方式改变血管腔内几何形态,从而保持管腔内血流通畅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一种非外科手术方法,它并不能逆转或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生物学进程,人格、情绪等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也并未消除。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1]表明,PCI术后再狭窄率比例较高,其它并发症还包括冠状动脉栓塞、血管内膜破裂、复发心肌梗死及严重心律失常等。这些症状的出现除了与术后抗凝、血脂调节、抗心肌缺血药物应用有关外,患者的人格特征及其行为方式也是造成术后不良影响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心身医学领域提出了D型人格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另一患病人格或独立的危险因素的说法[1-2]。D型人格突破现有的人格模式更深层面地研究了性格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采用D型人格评定方式,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鉴别出受心理危险因素影响可能引起情绪应激反应和复发心脏急症的高危人群,从而采取有针对性地治疗和心理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1,3]。因此,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D 型人格特点和危害性,以减少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性。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云南昆明,650032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朱珂漫,高丽珍,张敏.D 型人格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88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