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耗竭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 650032 [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昆明,650032
出处:
ISSN:

关键词: 耗竭综合征 神经-内分泌 生物反馈干预

摘要:
耗竭综合征(BS)是在长期慢性压力及日常工作中逐渐形成的耗竭状态.个体在应对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应激时,会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中枢与外周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并形成一套复杂的应激系统来对抗受损的稳态环境,如果这些适应性反应不足或过度,都会对机体的生长、代谢、循环、生殖及免疫应答等重要的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1].1974年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家Herbert J.Freudenberger提出了现代普遍使用的"耗竭"概念.将耗竭描述为一种状态,人们在这种状态下逐渐丧失对同事的关注,甚至用一种去人性化的方式去对待.至今为止一致认为耗竭主要表现在3个维度上,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或缺乏,这种状态在医生、护士、教师群体都会出现.既往国内相关研究显示近90%医生都曾自觉有过身心疲惫感[2-3].耗竭状态在护理人群中出现会降低其主观幸福感,从而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4].教师职业由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工作中持续的疲劳最终陷入高度精神疲惫及耗竭状态.有研究示高校教师个人成就感低落,其对教师工作绩效具有负性影响[5].有研究提示耗竭状态的年轻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6].因此认识耗竭状态是目前医疗活动中的迫切问题.掌握耗竭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去面对、改变及解决,创建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及机构的支持,促进个体对工作的自主权[7].从病因学角度,耗竭状态主要受到应激系统的调节,应激系统不仅可以激活中脑皮质及中脑边缘的多巴胺奖赏系统,同时可以激活参与形成恐惧及愤怒的杏仁核,从而形成正反馈环路.下丘脑室旁核通过CRH神经元和弓状核相互作用诱导α-促黑素和β-内啡肽的释放.这两种因子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自主神经系统(LC/NE系统)的活性.γ-氨基丁酸及苯二氮卓类也会抑制其活性,应激系统也受到其他神经生化因子的影响,如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这也可以解释前述BS 3个维度的临床症状.

基金: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 650032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92362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782 更新日期:2025-07-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 ICP备案:滇ICP备15003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