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人轮状病毒G1P[8]型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模型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a model of tree shrew primary small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nfected with human rotavirus G1P[8]

| 导出 | |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 CSCD-E

机构: [1]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明,650500 [2]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 650032 [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树鼩标准化研究与疾病动物模型创建省创新团队,昆明,650118
出处:
ISSN:

关键词: 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 轮状病毒 病毒增殖特性 VP6蛋白

摘要:
目的 探究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特性,建立人轮状G1P[8]型病毒体外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的细胞模型.方法 采用胶原酶Ⅺ和中性蛋白酶I联合消化法获取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经纯化和鉴定,用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细胞,测定培养上清的病毒滴度和载量,并用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人轮状病毒G1P[8]型VP6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人轮状G1P[8]型病毒体外对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感染性.结果 分离的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经传代培养纯化,获得纯度达90%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对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原代肾细胞、HCT116细胞和MA104细胞进行轮状病毒易感性比较,确定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可以被人轮状病毒G1P[8]感染,培养72 h时病毒滴度可达到2.0×105 TCID 50/mL.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发现在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1~5 d均能检测到人轮状病毒VP6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论 确立了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纯化与培养方法,并建立了人轮状G1P[8]型病毒感染树鼩原代小肠上皮细胞的体外模型.

基金:

基金编号: 2014BAI01B01

语种: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明,650500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87216 今日访问量:1 总访问量:717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