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文章类型:
机构:
[1]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2]650101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650031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出处:
ISSN: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拟杆菌属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摘要: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技术研究艾滋病患者及正常人肠道拟杆菌属的变化,揭示艾滋病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组)及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各30例的粪便。根据细菌的靶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粪便细菌 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测定拟杆菌属中6种细菌的数量。结果:正常对照组与艾滋病组粪便中脆弱拟杆菌为[3.23±1.59;4.05±1.65(单位:logN /0.5 g 湿便,下同)],单形拟杆菌为(5.69±0.95;6.70±2.18),多形拟杆菌为(5.01±1.61;6.41±2.34),卵形拟杆菌为(5.78±1.03;7.07±1.75),吉氏拟杆菌为(4.21±1.21;5.53±2.46),普通拟杆菌为(2.92±1.30;4.48±1.32),艾滋病组较正常对照组数量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滋病患者肠道拟杆菌较正常对照组增多,提示了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态紊乱,为下一步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360069);云南省胃肠外科创新团队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HC013);云南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基金资助项目(编号L-201205);云南省教育厅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编号ZD20110007);云南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编号2011FB165);云南省卫生厅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1WS0008);昆明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3D02)
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机构:
[1]650032 昆明医科大学/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郭世奎,陈嘉勇,王昆华,等.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群肠道拟杆菌属变化的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7):2739-2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