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详情页

体细胞突变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文献详情

资源类型:

收录情况: ◇ 统计源期刊 ◇ 北大核心

机构: [1]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650032 [2]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疾病与药物遗传实验室 650500
出处:
ISSN:

关键词: 多囊肾 常染色体显性 PKD1基因 PKD2基因 三链DNA

摘要: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遗传性单基因疾病,由多囊肾基因1 (polycyseic kidneydisease gene,PKDl)、PKD2基因突变所致,称I型ADPKD,Ⅱ型ADPKD.其发病率很高,1/1 000~1/400,为常见肾脏遗传病[1,2].一般成年发病,又称成人型多囊肾,临床上也见不同年龄患者.PKD2突变50%的患者在60岁左右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约占晚期肾病的10%(I型ADPKD比Ⅱ型ADPKD发病早20年,I型ADPKD恶化为终末肾病的平均年龄为54.3岁,而Ⅱ型ADPKD为74.0岁)[1,3].除了损伤双侧肾脏以外,ADPKD基因还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例如多囊肝、颅内动脉血管瘤、二尖瓣脱垂综合征、腹股沟疝、大肠息室、主动脉夹层、胆囊增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4].

语种:
第一作者:
推荐引用方式(GB/T 7714):

资源点击量:88108 今日访问量:0 总访问量:732 更新日期:2025-04-01 建议使用谷歌、火狐浏览器 常见问题

版权所有©2020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重庆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157号